我是河大的学生吗?

真的会这样认真的考虑。
我的毛概老师戴炳中先生(觉得称之为先生最为恰切)常跟我们说:如果你没有去老校区拜访一下那些老教授,见识一下那些大师级的人物;如果你没有去老校区听过那些知名学者的报告,那么不要以为你是河大的学生。
下午骑自行车去了明伦校区。穿越嵌在城墙里的东门时,安静、沉重当头扑来,已经去过老校区无数次,可是每次都是这种强烈的感觉,同样的每次当我回来再去回味那种感觉的时候却怎么也无法找到丝毫痕迹,除了潜意识里的那种感觉。这算是陌生吗?我常常想自己算不算是河大的学生,新区丝毫不能感觉到河大真正的底蕴,只有置身于老区的时候才能真切的触摸到真正的河大,真正的学者的气息。
究竟是什么给我如此强烈的精神上的冲击?歪歪斜斜、枝桠交错的古树?掩映于树间青色、纯白的,见证河大变迁的建筑?斑驳陆离、雕梁画栋的十斋?庄严肃穆、给河大学子动力的大礼堂?苍发斑白、颤颤魏魏的学者?高高耸立、如同其颜色一样古老的千年铁塔?

如果新区用漂亮这个词来修饰,那么老校区就是“美”,那种内在的、厚重的、安静的、散发着书香气的美。本来觉得老校区对我来说已经很熟悉了,可是这次去的时候竟然发现一幢折折叠叠的小楼,“练琴房”,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在角落里的她。这次去得有些迟了,记得去年桂花盛开的时候去老校区,满校园都是“静静的”幽香。

去图书馆并没有借到我想借的书,经过美术学院的时候看到海报,然后去美术学院看曹中奎老先生为庆祝八十大寿而举行的书画展览,几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坐在展厅门旁谈论人生,听到曹老先生说自己并没有虚度此生,真正的为国家尽了自己的力。想想自己以及自己周围的环境,心里满是惭愧,国家为何物似乎与现在的大学生绝缘了,那些真正胸怀国家并为之努力的人物,相信不只曹先生,不只戴先生,正是这些人让河大遭遇种种困境而不死,他们是河大的精神支柱,让我们景仰,用戴先生的话说,我们的学问难以望其项背。这样浮躁的年代,有几个人可以静下心来读一读“圣贤”之书呢?
书画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从曹老先生的书法中鱼读到了那些正在流失的宝贵的中国人的财富。
本来还打算去戴先生家拜访的,电话得知他正在新区上课,甚为可惜。

回来的时候故意绕远路从龙亭、翰园那儿转回来,想起了很多事,怀念。

1 评论:

匿名 说...

能感觉到河大的宁静与古老,很美,风想像中的大学就是这样的。